close

[感謝大家對上一篇~打破你的迷思-日本薪水是台灣的三倍?!作日本夢之前要先搞清楚真正的利與弊以及這篇文章的支持!!!!!!!!

系列文章將發展成實體書本,已經於2016年一月上市,新書資訊會在粉絲團跟部落格同步更新唷!!!!!!!!!]

書籍資訊可以參考博客來網站!

 BOOK 

在批踢踢的日本文化版、留學版或是海外工作版,偶爾會看到有人詢問在日本求職的秘訣與注意事項,談起去日本工作的動機,有些人會回答:"我自助旅遊過幾次,滿喜歡日本的。想去工作看看。"

 IMG_8295.JPG    

接著可能就會看到一些前輩回應,提醒他,旅遊和工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只是單純喜歡日本而想去日本工作,最好想清楚。

而我從順利取得日本公司內定後,也在自己的部落格和批踢踢上發表了一些心得分享,因此這幾年陸陸續續都會收到一些網友或是學弟妹來信詢問相關問題。我總是忍不住多問一句:"你為什麼想來日本工作?" 並且雞婆地說:"千萬不要只是喜歡日本就想來日本工作,沒有其他更積極有深度的理由的話,小心你來一趟就變成討厭日本回台灣啊。"

 

 喜歡一個國家,和在一個國家生活、工作完全是兩碼子事

遙想我當時會決定在日本工作,喜愛日本雖然不是動機,卻也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只是自己也沒有料到,真正在這個國家工作、深入這個社會後,我反而常常想要逃離這個國家,不知不覺討厭起這個民族。儘管在工作前,我已經有兩年的留學和打工度假經驗, 在日本的生活並不算陌生,工作幾個月下來,卻馬上累積了不少無形的、莫名的壓力。還記得我兩次留學日本,在日本過得開心又充實,快樂到不想回台灣,放寒暑假家人問我要不要回台灣,我一點都不想。但踏入職場後,當我工作滿半年,終於請了假要回台灣時,那股快樂與感動簡直難以言喻,假期的前一個月就開始每天倒數算著回台灣的日子,巴不得下一秒就可以馬上回去。明明只過了短暫的半年,卻有種闊別數十年的感覺。朋友聽了都直笑,問我"在日本工作壓力是有那麼大喔?!讓你這麼想家。"

 

真正踏入日本職場才明白,喜歡一個國家、喜歡在一個國家旅遊和生活,卻不見得代表你適合在這個國家工作。

 

這幾年觀察到,做日本工作夢的人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透過日劇、日本漫畫、小說等等大眾媒介對日本有初步的認識和喜愛,去過日本旅遊幾次、對日本印象佳,希望能在日本找到一份工作,更加深入了解這個國家。

另一類型是已經有短期的留日經驗,可能是遊學、留學或打工,一個階段的生活即將結束,希望能繼續留在日本發展,開啟另一段日子。

 

能夠懷抱夢想,積極進取自然是好事。只是,不論是哪種類型的人,如果留日資歷過淺,剛踏入職場必定比別人多幾分辛勞,面對適應過程中許多無形的壓力。

 

周遭親朋好友至日本旅遊十之八九都對日本讚譽有加,直稱讚日本人親切、溫柔,店家的人都很有禮貌,生活起來感覺很舒服,巴不得能一直住在這個舒適乾淨的國家。

 30.jpg  

像我有位朋友聽聞我辭掉日本的工作回台灣就業,甚至驚訝地問:"為什麼要回來?????!!!!!!!日本環境不是超~~~~舒服、超~~~~好的??????"

 

面對他難以置信的神情,我只是苦笑一聲,輕描淡寫地告訴他:"如果你只是旅遊,當個單純的觀光客,日本真的很不錯;但是實際生活在日本,進入他們的職場工作,卻又是另一回事。"

 

從留學打工到進入職場,由外來者變成社會的一分子

我相信,不論是在哪個國家,要在當地生活而非單純的旅遊,必然有各種不同的難處與辛勞。只是在我經歷過留學與打工度假再踏入職場,才明白,過去我雖然在日本生活了兩年多,卻不曾走入他們的社會。不論是留學或甚至打工,對他們而言,我始終是個外來者

 IMG_0720.JPG  

留學和打工時,周遭的人都會意識到你是外國人、你是短期在日本生活的人,不論語言也好、社會適應上的禮數也好,他們都不會用太過嚴苛的標準來掩飾,不會過度苛求你的言行。

 

但是當你一踏入職場,就不一樣了。你不再是外來者,周遭的人不再把你當外國人看待,凡事都傾向用與日本人同等的標準檢視。進入了日本社會,你必須了解這個社會中大大小小的規章,遵守種種不成文的潛規則,例如上下關係分明的社會、把真心話藏在心底的建前文化等等。又好比,說話不能過於直接,即便持反對意見也必須順著大家的話題與立場,偶爾再加以婉轉表達自己的看法。日本人是個善於"讀空氣"、察言觀色的民族,許多話許多感受他們並不當面點破,而是靠著大家讀空氣、觀察場面氣氛,進而解讀那些沒有直接說出口的想法。就好像用餐時,雖然日本友人嘴上說著好吃好吃,卻很明顯地沒有動某道菜,也許你就該意會到這道菜並不合他的口味。日本是個以和為貴的民族,對於不喜歡的東西,也不好意思強烈表達不滿,怕傷了和氣。然而台灣人不一樣,喜歡的就是喜歡,不滿意的就是不滿意,大多直率表達自己的意見,對上日本這樣含蓄、許多事都只能自己去意會而不言傳的民族,便得吃不少苦頭去適應與學習。在留學、打工度假時,周遭的日本人會意識到你是外國人,而不苛求你學會讀空氣,或是當你直率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時,他們也會想到,啊你是外國人;但進入職場後,你便只能學著適應諸如此類的潛規則。

  

再加上台灣人和日本人同屬黑髮黃皮膚的亞洲人面孔,光看外表根本難以分辨是日本人或是外國人,於是周遭的人便在不知不覺間將你當作日本人。

P1020427.JPG

 

台灣人黑髮黃皮膚,在社會上不自覺地就被當作日本人看待

我在沖繩留學時,基本的日語溝通沒有問題,在琉球大學日語班上也算是日語程度前段班的學生,但學期過了沒多久後,聽講課的教師便告誡我要好好學會敬語、謙讓語。她說,也許我現在跟日本人講話都沒有什麼大問題,大家也都談笑愉快,那是因為這裡是學校、我面對的是學生;如果將來踏入社會,面對社會人士,卻沒有分好敬語、謙讓語、尊敬語的話,便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她說,我們亞洲人看在日本人眼裡,不像歐美人金髮碧眼一看就知道是外國人,日本人難免會用日本人的標準來檢視我們的言語、舉止,敬語沒用好,很容易讓日本人產生反感。

P1020353.JPG  

在日本工作的這兩年,我對當年琉球大學日語老師的這番教誨有著深切的感觸。就連日本年輕人,也都對敬語感到"苦手",餐加"就職活動"時,也常聽到各企業人事提醒學生們,進入就職活動後,就要好好加強自己的敬語。因此從在日本找工作開始,我就用心加強這一塊。

IMG_0469.JPG

請日本朋友幫我挑幾本淺顯易懂又實用的敬語學習書,後來自己又買了一本解析商業書信寫法的書。

 

畢竟連日本人都要學習,身為外國人,我們更得多花點心思補強自己不足的部分。 

 

剛踏入職場時,我僅學習日文五年,日文程度沒有到近乎母語般完美,但也算是有中上程度,後來這幾年也一直謹記當年老師的那番話,努力地學習敬語。只是日語詞彙依舊有限,偶爾還是會碰上不會的單詞。曾經有一回被客人說了一個釣魚用具的專有名詞,我從來沒聽過,便求助一旁的日本人前輩,前輩雖然耐心地幫我翻譯,在我求助的當下卻仍然短暫顯露了不悅的神情,彷彿無法理解我竟有聽不懂的日文單詞。

 

工作之餘和同事聊天,他們也常忘記我不是日本人,下意識地問我一些一個並非從小在日本長大的外國人可以回答的問題,例如日本人生病時都吃些什麼、餐加婚宴的禮數等等,甚至有同事會問我某個狀況的日文該怎麼說,我都會好笑地說:"應該是我問你們吧!"

 

也曾有一次同事去京都旅遊,買了抹茶點心給大家吃。

M.jpg  

一位同事一邊吃著一邊對著我說:"抹茶點心真是極品,當日本人真是幸福,你說對不對~"

 

當下我尷尬地一笑,回她:"可是...我不是日本人..."

 

其他幾個同事聽到我的回答便哈哈大笑,也有幾位同事恍然大悟地說:"對吼,每天跟你一起工作、講日文太自然,早就忘了你不是日本人。"

 

聽到他們這麼說,我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被當成日本人看待,表示我融入了這個社會,未嘗不是件好事;然而,在職場上被他們以日本人的標準檢視語言能力、應對態度時,又常在心裡喊苦喊冤,背負莫大的壓力。畢竟,學習同一件事情,我得花上比日本人多兩三倍的精力,得付出加倍的心血才能做到和他們一樣好。在這種時刻,我總是很想吶喊:"我不是日本人啊~~~~~~"

 

只是,當你下定決心踏入日本職場,遵守日本社會的規章與禮數,日語能力被拉到和日本人同等標準都是理所當然,因為你已經屬於這個社會的一分子。也許你在留學或打工度假時,備受日本人稱讚或喜愛,但也必須有心理準備,踏入職場後,等著你的,會是更高的門檻與標準。 

 

 在職場上日文能力將被高度苛求

當你是個旅遊者時,說上幾句日文,也許就會令人刮目相看;留學、打工度假期間和日本人對談,他們會頻頻誇你すごい~、日本語上手;但進入職場後,那些曾被日本人誇讚的日語能力,卻一下被拉到等同日本人的標準。日語說得正確流利是理所當然,用錯詞句則免不了被譴責。尤其在服務業不只敬語要說好,謙讓語、尊敬語更是得運用自如。

IMG_3818.JPG  

譬如說,問人"你在哪裡",跟朋友談話當然是用常體的「どこにいる?」,如果跟長輩或是不熟識的人講話,就要改成敬語的「どこにいます?」,面對客人則得改成「どちらにいらっしゃいます?」

 

又比如說,詢問對方住在哪裡,一般可能用「どこに住んでますか?」就算禮貌了,但是面對客人卻得說「どちらにお住まい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講話時常要用上「お」、「ご」這一類的修飾語,簡單的ですます也要改成「いらっしゃいます」才能展現"上品感"。

  

剛進入職場時,我的謙讓語、尊敬語並沒有說得很流暢,有時候一不小心會把「いらっしゃいます」講成「おります」,語意一下子由把客人捧得高高的尊敬語,變成下位者對上位者使用的謙讓語,立場顛倒,變成非常奇怪的日文。雖然不曾有客人因此而表示不悅,但不免被他們"多看幾眼",也曾經被公司前輩笑說"你日文雖然很好,可是有時候還是會講一些怪怪的日語"。

 

除了和客人應對時必須說一口和日本人一樣好的漂亮、禮貌的日語,在辦公室內,寫企劃、報告書也讓我吃了不少苦頭。我不曾在日本拿過正式學歷,在台灣學習日文時,也幾乎沒有用日語寫一整份報告,正式文書的日語用詞並不上手,簡單的一份報告都得花上比同事多一倍的時間寫,寫完還得先請同事幫我修改一下日文文法和語句,改成正式報告適合的語體。還有商務書信的寫法等等,這些都是留學和打工時不被要求的能力。

 

最大的落差:適應"上下關係分明"的日本社會 

 

在日本工作,除了要適應上述談的社會潛規則,還有一點是和留學、打工短期生活者最不同、最辛苦的便是"適應上下關係分明的社會"。

 

 

正式投入職場前,我以為經歷兩年的留學和兩個月的打工度假,就算沒有百分百了解這個國家,也不至於源自於文化差異的適應不良。然而,開始日本就業生活後,我才驚覺,直到目前為止,我都不曾真正走入這個社會。

 

尤其是身為新鮮人的第一年,短短一年我就歷經了無數次的文化衝擊,而它們在在都讓我深刻體悟到一點日本職場是個上下關係分明的縱型社會。

 

對我這名留日資歷尚淺的外國人而言,在日本工作最辛苦的就是遵從上下關係分明這個守則。日本講究年功序列,從用語開始就有長幼之分。走進一家店,聽兩位員工談話,不出兩三句驗可立知兩人的輩份關係。面對年長、位子在上位者,就算不用敬語,也必定得使用敬體」ですます,喊起名字,就算不加頭銜,好歹也得加個さん」稱呼先生小姐,像歐美對老師或主管直接叫名字不加稱謂的現象,在日本社會簡直無法想像。

 

而上下分明的職場文化,不只反應在語言和遣詞用字,也反應在態度。日本人對「先輩」有絕對的尊重與服從。好比說,吃飯聚會,前輩沒入座,晚輩一定不敢貿然坐下,在桌子邊排排站,等候前輩就座。在餐桌上,吃飯的禮數也是長幼有別。新上菜要讓上司、前輩先用,前輩酒杯空了得幫前輩倒酒、點酒,夾菜、分食這種雜務也是由晚輩來做。出了職場都是如此,在工作時就更不用說了,我甚至在職訓練第一天就被指導員耳提面命,大小雜務事都要積極地做,舉凡搬運物品到櫃檯,或是在辦公室內接電話等等,絕對不能讓前輩操勞這些雜務事。於是只要有前輩手上捧著大包小包的業務用品,就會看到有晚輩立刻跑上去,急著把前輩手上的東西接過來;辦公室的電話一響,如果讓前輩接到電話,在附近的晚輩便會愧歉地低聲道歉。

 菜鳥.jpg  

也常常聽人說,在日本工作,前輩沒下班,晚輩就不敢先離開辦公室。以上種種情景有些人也許聽了覺得誇張,也不見得每個職場都是如此傳統老派;但不可否認的,日本晚輩的確得時時刻刻顧及前輩的立場。

 

也好比說,前輩給了一些意見,即便些許偏頗或不盡合理,大多時候晚輩仍舊得虛心受教,不敢當面提出質疑。曾經聽朋友談及,她和前輩共同負責案子,把文案交給上司看時,前輩寫的某一部分報告被上司指出有所紕漏,她不好意思告訴上司其實寫的人不是她,卻也不好意思當面指正前輩的錯,只有收回來自己默默修改。

 

我自己在職場上,也實際碰過循著規章施行業務,客人詢問問題也給予正確答覆,只是客人沒有聽清楚過了一會兒又再回頭來詢問一次,事後便因此被前輩念了一句,質疑我沒有作對才會讓客人又回頭來找店員。我並沒有犯任何錯誤,也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卻依舊遭受前輩的責罵。更讓我不習慣地則是,在日本,前輩訓晚輩被視為理所當然,晚輩即便沒有作錯也沒有立場為自己辯白,否則只會落得"生意気(囂張)"的臭名聲。

  

在日本人的觀念裡,前輩似乎是個不容質疑與冒犯的存在。雖然也是有許多親切、好相處的前輩,公事之外可以輕鬆地聊各種話題,但是在日本的職場,前輩與晚輩之間總是存在著一條明顯的界線,不能輕易跨越踰矩。

 tn_CIMG1330.JPG

這樣的文化,在台灣是沒有的,不論是職場上對我日語能力的嚴苛要求,或是適應日本社會的潛規則、學著接受並融入日本上下關係分明的職場,以上種種都讓我深深感嘆,過去在日本旅遊當觀光客,或是留學打工時,很快樂很享受,身邊的日本人都很親切和氣,但是當你必須融入這個社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時,你則必須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因為在職場上,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外國人而對你放寬標準。日語聽說讀寫能力被以日本人標準檢視,禮數態度也得學著日本人的樣子,這些都是身為觀光客、留學生、打工者不用承擔的無形壓力,若是不找到自己的一套方式融入日本社會,在異鄉工作的苦楚再加上異文化的適應難免會將你壓得喘不過氣。

有朋友會問,日本社會聽起來壓力好大,上下關係分明,進了職場日本人又對我們外國人用日本人的標準看待, 該怎麼去適應這些事情呢?

以我自己的經驗,雖然剛進職場時,非常不習慣前輩晚輩分得清楚、晚輩得對前輩畢恭畢敬這件事,再加上我是研究所畢業後才踏入職場,周遭許多前輩實際上都比我小上好幾歲,在學校時他們可能要喊我學姊,但進入職場後,我卻得喊他們前輩,立場顛倒。以前也聽過日本友人碰過類似情形,忍不住抱怨這樣的狀況讓他很鬱悶,要對比自己年幼的人畢恭畢敬這個心結實在很難解。我當時並不是很能理解他的心情,後來自己工作後也碰到一樣的情形,才終於了解那種無形的尷尬。只不過後來自己也沒有過度意識,心想~反正我跟他們念得都是不同大學,年紀或許比我小,但我也不知道他們以前在學校是不是我的學弟學妹,只要記得現在進入了這個職場,他們比我有經驗,有什麼不懂的,虛心向他們學習就行了。

 

念頭一轉,想得開一些後,自己和這些"年幼的前輩們"工作起來也比較自在。

 

尤其剛進去的第一年,姿態放低一些,什麼都虛心學習、受教,不僅不會引起前輩們的反感,也會讓前輩更願意用心多教導一些,可謂雙贏的局面。

 

此外,進入職場前,也曾有一位日本前輩親切地給我一個忠告:"進入職場後,很多人可能會無形中把你當作日本人看待,忘記你不是日本人。看到你做得跟日本人不一樣時,忍不住在背後說你的不是。但是不要害怕,做不對就去學習正確的做法。然後,記得時時跟周遭的同事前輩表示你是外國人、不是日本人,對這些東西不了解,請他們多多見諒,並且看到不對的就請他們直接開口糾正。"

 

於是後來,不論是入社前的研修、入社後的教育訓練、受訓後的在職訓練、正式上線,每到一個新的環境,我就會開宗明義的表示,我是台灣人,留日經驗只有兩年多,對日本了解很淺,如果有任何冒犯之處,希望大家諒解,並且希望大家可以耐心地指正我。

 

兩年下來,雖然在日本社會中奮鬥得很辛苦,背負著許多日本人沒有的無形壓力,卻也贏得了"新進社員中,反而就屬TOMOKO這個外國人最像日本人"的讚譽。

 

這些經驗讓我了解到,虛心受教、學習的姿態,是非常重要的。

=====

再次文末碎碎念~~~

懇請大家如果喜歡這幾篇文章的話,可以踴躍留言分享心得與感想嗎???

這篇文章的反應要比上一篇好,我才能再寫下一篇,多分享一些甘苦談啊~~~~

還有再次很囉唆地提醒大家,請勿詢問TOMOKO的公司名稱,知道的朋友也請勿在留言或是轉載此篇文章時透露。感謝大家。

Searchinaさん、この記事の無断引用を固くお断りします。

 2015/12/7更新:系列文章將發展成實體書籍,用更完整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在日本工作、找工作的酸甜苦辣與小撇步。

書籍名稱:日本工作去! 日本大手企業正社員応募採用情報

秀威資訊出版,2016年1月上市。

    全站熱搜









    板橋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新莊離婚證人







    新店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irnl66tuk4s 的頭像
      bairnl66tuk4s

      愛才如渴